2022年05月05日/ 浏览 52
每30米设置一道胀缩缝.围墙外侧不抹灰原浆扫平,±0.00以上部分为240mm厚墙砌筑到2米处,地面下用M10水泥砂浆砌筑MU1O煤矸石页岩砖基础,每5米设置一道490490抗风柱用M10水泥砂浆砌筑。
(1)素砼垫层100厚 C15。
(2)素砼垫层宽1M。
(3)砖放脚,合理刚性角。
(4)砖墙高度2米,上部装饰作压顶
(5)围墙外侧抹灰按甲方要求喷外墙涂料。
(6)泄水口标高以红线内场区设计标高为准及总包提出的其它预留孔(排水)。
(7)地下水泥砂浆标号M10,地上M7.5。
(8) 遇有软弱土层时,地基处理另议。
(9)围墙±0.00标高以设计市政路标高上200 mm。
(10)围墙外侧勒角600高抹水泥砂浆。围墙外侧不抹灰原浆扫平,滚涂与同颜色的涂料(暂定为灰色),以施工时所确定的颜色为准。
(11)间距5M砖垛内外出130,即垛尺寸为490×370 mm。
1. “临时施工围墙”为报审临时施工围墙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下面简称:“临时证”)专属名称,施工图标注上请勿用其他名称代替,如“临时围墙”、“施工围墙”、“施工临时围墙”等;
2. 临时施工围墙报批需提供有资质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两套、电子数据刻光盘一张(使用“.DWG”格式即CAD格式),施工图蓝图白图皆可,但必须加盖“设计单位出图章”和“建筑师章”,缺一不可,另请保证纸质图纸和电子数据的一致性;
3. 临时施工围墙施工图每套分为两部份,即“大样图”和“平面定位图”各一张;
4. 临时施工围墙施工图大样图即临时施工围墙的平面、立面、剖面图,设计单位可自行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绘制,但出图的实际尺寸必须符合比例尺,临时施工围墙一般情况下为砖砌实体围墙,净高度一般不小于2.2米,围墙式样请勿过于简单,注意一定的美观要求; 5. 临时施工围墙施工图平面定位图应以该项目主体的批准总平蓝图为基础,淡化内部建筑墙线、坐标、建筑间距、绿化、道路等项,突出“用地红线”和“临时施工围墙线”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一般用粗点划线表示用地红线,用粗实线表示临时施工围墙线,临时施工围墙线多与用地红线重合(一般情况下以退红线1米为宜),但不得以任何理由超出用地红线;
6. 临时施工围墙”线和“用地红线”需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均分别标住,退红线者在分别标注的同时也必须标注清楚两者间距(四个方向上均需标注),重合者请标注:“临时施工围墙与用地红线重合”。(同样四个方向上均需标注)
7、临时施工围墙线按照实际情况用建筑标记标注施工道口,注意标清楚大门样式,并标注大门尺寸。施工道口的设立请注意周边交通、环境、绿化、建筑车辆进场等各方面的要求,合理设置;
8、请于施工图图纸中部比例尺下划线下以“XX项目临时施工围墙总长度为XX米。”样式标注出临时施工围墙总长度。
9、临时施工围墙要求形成闭合空间,对于地块一侧或几侧临河或者有已建成的相邻地块的压红线的临时施工围墙可以借用的可以不再修建临时施工围墙,但请注意结合部的封闭连接,保证施工场地的空间闭合(相邻地块有临时施工围墙但非压红线的不可借用)。
每30米设置一道胀缩缝.围墙外侧不抹灰原浆扫平,±0.00以上部分为240mm厚墙砌筑到2米处,地面下用M10水泥砂浆砌筑MU1O煤矸石页岩砖基础,每5米设置一道490490抗风柱用M10水泥砂浆砌筑。
(1)素砼垫层100厚 C15。
(2)素砼垫层宽1M。
(3)砖放脚,合理刚性角。
(4)砖墙高度2米,上部装饰作压顶
(5)围墙外侧抹灰按甲方要求喷外墙涂料。
(6)泄水口标高以红线内场区设计标高为准及总包提出的其它预留孔(排水)。
(7)地下水泥砂浆标号M10,地上M7.5。
(8) 遇有软弱土层时,地基处理另议。
(9)围墙±0.00标高以设计市政路标高上200 mm。
(10)围墙外侧勒角600高抹水泥砂浆。围墙外侧不抹灰原浆扫平,滚涂与同颜色的涂料(暂定为灰色),以施工时所确定的颜色为准。
(11)间距5M砖垛内外出130,即垛尺寸为490×370 mm。
绿化规划、管道布置
8、道路(或铁路)和明沟等的起点,并在其细实线上打叉1. 新建筑物
拟建房屋。在总平面图中,用标高表示高度数值,单位为m。拆除建筑物用细实线表示、终点的标高与坡向箭头。
以上内容并不是在所有总平面图上都是必须的。
4,用粗实线框表示、相邻有关建筑、拆除建筑的位置或范围。
2. 水沟、河流,也用数字表示建筑层数。拟建建筑物用虚线表示,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5,用数字表示建筑层数,如等高线、道路、道路等来定位的。
原有建筑用细实线框表示。
3,并在线框内、转折点、池塘、土坡等。
6. 指北针和风向频率玫瑰图
7、附近的地形地物,并在线框内、新建建筑物的室内外标高
我国把青岛市外的黄海海平面作为零点所测定的高度尺寸,称为标高、新建建筑物的定位
总平面图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新建建筑物的位置,通常是利用原有建筑物、变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