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2日/ 浏览 68
长江和源区。长江源区水系主要由北支楚玛尔河水系、西支沱沱河水系、南支当曲水系组成。197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确定长江正源为沱沱河的姜古迪如冰川,大多数地理书籍及有关专著均以沱沱河为正源,行政隶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2008年三江科学考察队对长江三大水系考察后认为,当曲长度比沱沱河长16.6公里,当曲的流量比沱沱河大5倍,当曲的流域面积比沱沱河多1.33万平方公里,同时河谷发育程度也相对好一些,唯有河流方向与长江主流方向不一致。经综合分析,考察队建议在科考成果通过评审后,经过有关程序审核批准,将长江定位于当曲的且曲。且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5054米的无名山地东北处,行政隶属玉树州杂多县结多乡。北支楚玛尔河发源于治多县可可西里山。源于杂多县的当曲与源于唐古拉山镇的沱沱河汇合后,称通天河。长江干流流经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玉树县,于玉树县直门达以下进入四川、西藏。长江在青海还有长江的一级支流雅砻江上游和二级支流大渡河上游。雅砻江上游称扎曲,源于称多县巴颜喀拉山南麓,入四川后称雅砻江;雅砻江的一条支流称尼曲,又称曲科河,源于达日县巴颜喀拉山南麓。大渡河的正源为玛可河,源于久治县哇尔依乡,经班玛县后流入四川;大渡河的一条支流为多柯河,源于班玛县西北部,后流入四川。多数著作认同长江在青海省的全部流域均为长江源区,面积15.76万平方公里。 当曲名多朝仁(多朝能),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霞舍日啊巴山东北麓(东经94°30′43″、北纬32°36′13″)。霞舍日啊巴山海拔5395米,东北2.5公里处为海拔5139米的卡霞结峰,9公里处为海拔5217米的纳得峰;西侧11公里处为海拔5403米的尺宰峰,西南7公里处为5601米的压麻峰。这一排连绵高耸的山峰为长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江源地区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唐古拉山区大面积分布侏罗系和第四系地层,区内侵入岩比较发育,以花岗岩类为主。当曲霞舍日啊巴山由侵入于雁石坪群背斜构造轴部的燕山期斑状花岗岩构成。山顶基岩裸露,海拔5395米,向下渐为岩屑坡覆盖。岩屑坡下高约5000~5100米的宽缓夷平面上普遍发育草甸沼泽。当曲多朝仁即发源于东麓岩屑坡向沼泽过渡地段,有多股水流从海拔5050米的松散覆盖层下流出,其中一股水流初始流量为0.1升/秒(0.001立方米/秒)。以下渐具沟谷形态,沼泽积水,源源补给多朝仁,沟宽1~2米。流经8.1公里,接纳日阿日能,再北流5.0公里与来自东北侧长约11公里的札西格君汇合后称旦曲。河宽为3~5米,河床为砂砾,成分主要为灰岩、砂岩、花岗岩与石英岩。沿程分布高4~5米和15~20米的两级阶地。旦曲又流长约8公里有笔阿能注入,以下始称当曲,并在峡谷中西流约19公里后进入大片沼泽区,曲折流长约34公里自右岸纳多曲(长约28公里)、纳奔草曲(长42公里)、纳楼都曲(长21公里)后,再流长约7公里,有长约61公里的撒当曲汇合绕德曲、沙曲等河自左岸注入。当曲又西流约11公里出沼泽区,杈当曲(长60公里)自左岸汇入。当曲流经的这一片沼泽区南北长约54公里,东西宽约38公里,为大片不能通行的沼泽和小片尚能通行的沮洳地组成,海拔4700~4800余米,有少数海拔4900余米的小山散布其间。当曲又西流约8公里,在左岸纳吾钦曲(长约68公里),再西流约14公里,加吕曲(长约54公里)由右岸注入。转西北流约3公里有杈吾曲自左岸汇入。当曲接纳杈吾曲后继续西北流约24公里,果曲(长约42公里)由右岸注入。再流约4公里,鄂尔玛纳草(鄂阿玛纳草)自左岸汇入。当曲又西北流约20公里沿途接纳加浪陇巴曲、果坡陇巴曲、郭曲等小河后进入一片沼泽区,又流长约30公里有玛日阿达州曲由右岸汇入。当曲又西流约6公里,右岸纳巴查错乌(长约38公里),西北流约16公里,纳敦曲(长约23公里),再流约21公里纳天曲。当曲继续北流约21公里曲波波进入峡谷段。自查当松多曲波波长约150公里的河段,当曲流向为北西西,与布隆——木塔断裂带近于一致。两岸水系不对称,左岸有鄂尔玛纳草,天曲等大支流,右岸支流则甚短小。河道除在支流汇口附近开阔分汊外,一般为单一曲折的山区河道。两岸多岗丘,但也不时有沼泽滩地。而曲波波以下水流折转向北进入巴茸浪纳山区长约20公里的峡谷段,山高出河床1100米,由石炭系灰岩组成,山顶有不大的冰斗悬冰川。由于断裂发育,峡谷两岸时有泉水出露。峡谷段处水面宽75米,水深14米。当曲在峡内北流20公里出峡又北流约16公里,于右岸纳鄂尔西贡卡曲(长约45公里)。再北流约17公里,布曲由左岸来汇。布曲汇入后,当曲继续东北流,此段旧称木鲁乌苏河、通天河。右岸有狭长咸湖错江钦,东西长约13公里,南北最宽处约2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95米。当曲纳布曲后又东北流长约30公里在囊极巴陇与长江正源沱沱河汇合。
冷水江市境内,资江,流经金竹山、禾青、沙塘湾、毛易、潘桥、冷办、布办,潘桥郭家社区出境,全长23.65公里,天然落差7.25米,平均坡降0.4‰,河宽200~500米,多年平均流量385立方米/秒,平均产水量121.4亿立方米,是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水资源,又是水能资源的主要蕴藏地。可通航的主要河流。 新化县境内,从冷水江市入新化县界,又名茱萸江,是古梅山文化的母亲河,资水贯穿中部,将全县分为东北与西南两部分,流经石冲口、桑梓、上梅、游家、曹家、油溪、白溪、琅瑭、荣华等9个乡镇,境内河段长91公里,落差26米,湾多滩。资水在境内主要支流有大洋江、油溪、朱溪、梅溪、渠江。集雨面积311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位153.95米,水位175.44米,水位155.79米。1959年平均流量377立方米/秒,流量409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0立方米/秒。1961年拓溪水电站修建之后,境内蓄水面积达14.99万亩,占整个水库蓄水面积的60.2%,水域面积110平方公里,两岸宽度1.27公里,平均0.56公里,库岸线长630公里。使境内资水由湍的山区河流型演变成湖泊似的人工河川型,库区江山易貌,风光再秀。资水沿岸,天子山、五狮山,仙鹤岩、石六山、紫云奄、苏湖观音望月等八大景观,风光如画,山水相依,天水一色,集山之雄、水之秀、泉之灵、洞之幽于百里库区之内,千姿百态、婀娜多姿,是大自然造化湘中的一大手笔、一大杰作。资江源出广西资源县境,与漓水同源,以“清”。 资水从新邵县筱溪入境,从南向北,经冷水江市和新化县,入柘溪水库出境。资水干流水源丰富。安化县境内,资水横贯县境中部,境内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溪河170条。1961年柘溪电站关闸蓄水,形成柘溪水库境内水面达85平方公里。 资水有两源:左源赧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右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水于邵阳县双江口汇合,流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 总落差492米,河道弯曲系数2.16。河源武冈市为河源段,武冈市新邵县小庙头为上游段,小庙头桃江县马迹塘为中游段,马迹塘河口为下游段。 资水发源于城步县北部青界山黄马界,经城步县牛市桥流入武冈市境,贯穿境域中部,于马坪乡田塘村流入洞口县。境内流长64.5公里,流域面积1087.97平方公里。资水在市境有一级支流6条:玉溪、龙溪河、蓼水、龙江、踏水、德江水;二级支流18条:水、石浦江、清溪水、小水江、渠水、白塘水、朱溪水、若水、连水、冷水、漠溪、荆竹水、花桥水、金龙水、萧家水、双江水、黄塘水、大塘水。夫夷水在市境有一级支流1条,即冻江(亦称大水江和杨木江);二级支流3条:双江水、秦桥水、堑沅水。 资水自西向东斜贯武冈全境,流程64.5千米。资江在邵阳县霞塘云乡双江口(又名罗家庙)以上分两源:西源为赧水,旧志又称资水、都梁水,1979年版《辞海》中称赧水,源出城步苗族自治县资源乡青界山主峰黄马界西麓,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武冈、洞口、隆回县境,邵阳县双江口与资江南源夫夷水汇合,长188.7公里,流域面积688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为0.96‰。其中河源武冈县城关镇,长49.1公里,山高谷峡,坡陡流,平均坡降为6.85‰。武冈县城洞口县黄桥镇河段长53.5公里,平均坡降0.89‰。黄桥镇邵阳县双江口河段长86. 1公里,平均坡降0.41‰。武冈双江口间的河面由50米渐增150米左右,沿途或水流平缓,或浅滩流。南源为夫夷水(夫彝水),又称罗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金紫山,于新宁县窑市镇六坪村塔子寨进入市境,经崀山、金石、白沙、回龙寺,邵阳县塘田市、塘渡口,于双江口与赧水汇合。境内流长155公里,流域面积3150平方公里,境内河段平均坡降为0.46‰。新宁县城双江口河面宽150米左右。赧水和夫夷水在邵阳县双江口汇合后始称资江,‘向北流经九公桥、邵阳市区、新邵县,于岱水桥乡筱溪村流出市境。双江口筱溪河段长113.7公里,河段平均坡降0.56‰,市境内流域面积4754.6平方公里。市区新邵县小庙头间因汇合邵水,流量大增,河床宽200-300米。小庙头筱溪间两岸高山陡立,水流湍,河面一般宽100米左右,最窄处仅30米。资江流贯于山地与丘陵之间,干流东、西段狭窄,山脉逼近,受局部地形影响,支流大多短小,流域面积不大。河长在50公里以下的支流占96.3%;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下的支流占90.1%。 湘阴县境有干流和东支(旧谓“茈水”,1952年整理水道后称“东支”)。于流自益阳市入湘阴县毛角口,沿南湖、洞庭区西面,经泉水村、黄口潭、赛头口、易婆塘杨柳潭注入南洞庭湖;东支自毛角口向东,沿新泉区西面,经焦潭湾、西林港、南湖洲、关公潭、白马寺、和平闸临资口注入湘江。湘阴段长57.4公里,其中干流21.4公里,东支36公里。 左源赧水发源地深切高山峻岭,为高山峡谷区,坡陡流,但到武冈附近即进入山间盆地,地势平坦开阔,坡度平缓;武冈以下双江口,两岸多低矮山岭,只有局部峡谷,大部河谷平缓;小庙头(位于邵阳市下游34公里)为资水上游。小庙头马迹塘为资水中游,河道穿越雪峰山脉,两岸高山对峙,海拔平均高度1000米左右,河谷陡峭,基岩裸露,河床险滩礁石密布,流态紊乱,航道弯曲狭窄,流速达3.9米每秒;河谷由前泥盆系变质岩及泥盆系砂岩等坚硬岩体构成,为开发水力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马迹塘以下为资水下游,河谷开阔,地形平坦,多近代冲积台地和丘陵,益阳市以下为洞庭湖冲积平原。
砾岩是沉积岩,外表象卵石土一样,只是已成为坚硬的岩石。
长江和源区。长江源区水系主要由北支楚玛尔河水系、西支沱沱河水系、南支当曲水系组成。197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确定长江正源为沱沱河的姜古迪如冰川,大多数地理书籍及有关专著均以沱沱河为正源,行政隶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2008年三江科学考察队对长江三大水系考察后认为,当曲长度比沱沱河长16.6公里,当曲的流量比沱沱河大5倍,当曲的流域面积比沱沱河多1.33万平方公里,同时河谷发育程度也相对好一些,唯有河流方向与长江主流方向不一致。经综合分析,考察队建议在科考成果通过评审后,经过有关程序审核批准,将长江定位于当曲的且曲。且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5054米的无名山地东北处,行政隶属玉树州杂多县结多乡。北支楚玛尔河发源于治多县可可西里山。源于杂多县的当曲与源于唐古拉山镇的沱沱河汇合后,称通天河。长江干流流经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玉树县,于玉树县直门达以下进入四川、西藏。长江在青海还有长江的一级支流雅砻江上游和二级支流大渡河上游。雅砻江上游称扎曲,源于称多县巴颜喀拉山南麓,入四川后称雅砻江;雅砻江的一条支流称尼曲,又称曲科河,源于达日县巴颜喀拉山南麓。大渡河的正源为玛可河,源于久治县哇尔依乡,经班玛县后流入四川;大渡河的一条支流为多柯河,源于班玛县西北部,后流入四川。多数著作认同长江在青海省的全部流域均为长江源区,面积15.76万平方公里。 当曲名多朝仁(多朝能),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霞舍日啊巴山东北麓(东经94°30′43″、北纬32°36′13″)。霞舍日啊巴山海拔5395米,东北2.5公里处为海拔5139米的卡霞结峰,9公里处为海拔5217米的纳得峰;西侧11公里处为海拔5403米的尺宰峰,西南7公里处为5601米的压麻峰。这一排连绵高耸的山峰为长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江源地区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唐古拉山区大面积分布侏罗系和第四系地层,区内侵入岩比较发育,以花岗岩类为主。当曲霞舍日啊巴山由侵入于雁石坪群背斜构造轴部的燕山期斑状花岗岩构成。山顶基岩裸露,海拔5395米,向下渐为岩屑坡覆盖。岩屑坡下高约5000~5100米的宽缓夷平面上普遍发育草甸沼泽。当曲多朝仁即发源于东麓岩屑坡向沼泽过渡地段,有多股水流从海拔5050米的松散覆盖层下流出,其中一股水流初始流量为0.1升/秒(0.001立方米/秒)。以下渐具沟谷形态,沼泽积水,源源补给多朝仁,沟宽1~2米。流经8.1公里,接纳日阿日能,再北流5.0公里与来自东北侧长约11公里的札西格君汇合后称旦曲。河宽为3~5米,河床为砂砾,成分主要为灰岩、砂岩、花岗岩与石英岩。沿程分布高4~5米和15~20米的两级阶地。旦曲又流长约8公里有笔阿能注入,以下始称当曲,并在峡谷中西流约19公里后进入大片沼泽区,曲折流长约34公里自右岸纳多曲(长约28公里)、纳奔草曲(长42公里)、纳楼都曲(长21公里)后,再流长约7公里,有长约61公里的撒当曲汇合绕德曲、沙曲等河自左岸注入。当曲又西流约11公里出沼泽区,杈当曲(长60公里)自左岸汇入。当曲流经的这一片沼泽区南北长约54公里,东西宽约38公里,为大片不能通行的沼泽和小片尚能通行的沮洳地组成,海拔4700~4800余米,有少数海拔4900余米的小山散布其间。当曲又西流约8公里,在左岸纳吾钦曲(长约68公里),再西流约14公里,加吕曲(长约54公里)由右岸注入。转西北流约3公里有杈吾曲自左岸汇入。当曲接纳杈吾曲后继续西北流约24公里,果曲(长约42公里)由右岸注入。再流约4公里,鄂尔玛纳草(鄂阿玛纳草)自左岸汇入。当曲又西北流约20公里沿途接纳加浪陇巴曲、果坡陇巴曲、郭曲等小河后进入一片沼泽区,又流长约30公里有玛日阿达州曲由右岸汇入。当曲又西流约6公里,右岸纳巴查错乌(长约38公里),西北流约16公里,纳敦曲(长约23公里),再流约21公里纳天曲。当曲继续北流约21公里曲波波进入峡谷段。自查当松多曲波波长约150公里的河段,当曲流向为北西西,与布隆——木塔断裂带近于一致。两岸水系不对称,左岸有鄂尔玛纳草,天曲等大支流,右岸支流则甚短小。河道除在支流汇口附近开阔分汊外,一般为单一曲折的山区河道。两岸多岗丘,但也不时有沼泽滩地。而曲波波以下水流折转向北进入巴茸浪纳山区长约20公里的峡谷段,山高出河床1100米,由石炭系灰岩组成,山顶有不大的冰斗悬冰川。由于断裂发育,峡谷两岸时有泉水出露。峡谷段处水面宽75米,水深14米。当曲在峡内北流20公里出峡又北流约16公里,于右岸纳鄂尔西贡卡曲(长约45公里)。再北流约17公里,布曲由左岸来汇。布曲汇入后,当曲继续东北流,此段旧称木鲁乌苏河、通天河。右岸有狭长咸湖错江钦,东西长约13公里,南北最宽处约2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95米。当曲纳布曲后又东北流长约30公里在囊极巴陇与长江正源沱沱河汇合。
冷水江市境内,资江,流经金竹山、禾青、沙塘湾、毛易、潘桥、冷办、布办,潘桥郭家社区出境,全长23.65公里,天然落差7.25米,平均坡降0.4‰,河宽200~500米,多年平均流量385立方米/秒,平均产水量121.4亿立方米,是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水资源,又是水能资源的主要蕴藏地。可通航的主要河流。 新化县境内,从冷水江市入新化县界,又名茱萸江,是古梅山文化的母亲河,资水贯穿中部,将全县分为东北与西南两部分,流经石冲口、桑梓、上梅、游家、曹家、油溪、白溪、琅瑭、荣华等9个乡镇,境内河段长91公里,落差26米,湾多滩。资水在境内主要支流有大洋江、油溪、朱溪、梅溪、渠江。集雨面积311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位153.95米,水位175.44米,水位155.79米。1959年平均流量377立方米/秒,流量409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0立方米/秒。1961年拓溪水电站修建之后,境内蓄水面积达14.99万亩,占整个水库蓄水面积的60.2%,水域面积110平方公里,两岸宽度1.27公里,平均0.56公里,库岸线长630公里。使境内资水由湍的山区河流型演变成湖泊似的人工河川型,库区江山易貌,风光再秀。资水沿岸,天子山、五狮山,仙鹤岩、石六山、紫云奄、苏湖观音望月等八大景观,风光如画,山水相依,天水一色,集山之雄、水之秀、泉之灵、洞之幽于百里库区之内,千姿百态、婀娜多姿,是大自然造化湘中的一大手笔、一大杰作。资江源出广西资源县境,与漓水同源,以“清”。 资水从新邵县筱溪入境,从南向北,经冷水江市和新化县,入柘溪水库出境。资水干流水源丰富。安化县境内,资水横贯县境中部,境内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溪河170条。1961年柘溪电站关闸蓄水,形成柘溪水库境内水面达85平方公里。 资水有两源:左源赧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右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水于邵阳县双江口汇合,流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 总落差492米,河道弯曲系数2.16。河源武冈市为河源段,武冈市新邵县小庙头为上游段,小庙头桃江县马迹塘为中游段,马迹塘河口为下游段。 资水发源于城步县北部青界山黄马界,经城步县牛市桥流入武冈市境,贯穿境域中部,于马坪乡田塘村流入洞口县。境内流长64.5公里,流域面积1087.97平方公里。资水在市境有一级支流6条:玉溪、龙溪河、蓼水、龙江、踏水、德江水;二级支流18条:水、石浦江、清溪水、小水江、渠水、白塘水、朱溪水、若水、连水、冷水、漠溪、荆竹水、花桥水、金龙水、萧家水、双江水、黄塘水、大塘水。夫夷水在市境有一级支流1条,即冻江(亦称大水江和杨木江);二级支流3条:双江水、秦桥水、堑沅水。 资水自西向东斜贯武冈全境,流程64.5千米。资江在邵阳县霞塘云乡双江口(又名罗家庙)以上分两源:西源为赧水,旧志又称资水、都梁水,1979年版《辞海》中称赧水,源出城步苗族自治县资源乡青界山主峰黄马界西麓,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武冈、洞口、隆回县境,邵阳县双江口与资江南源夫夷水汇合,长188.7公里,流域面积688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为0.96‰。其中河源武冈县城关镇,长49.1公里,山高谷峡,坡陡流,平均坡降为6.85‰。武冈县城洞口县黄桥镇河段长53.5公里,平均坡降0.89‰。黄桥镇邵阳县双江口河段长86. 1公里,平均坡降0.41‰。武冈双江口间的河面由50米渐增150米左右,沿途或水流平缓,或浅滩流。南源为夫夷水(夫彝水),又称罗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金紫山,于新宁县窑市镇六坪村塔子寨进入市境,经崀山、金石、白沙、回龙寺,邵阳县塘田市、塘渡口,于双江口与赧水汇合。境内流长155公里,流域面积3150平方公里,境内河段平均坡降为0.46‰。新宁县城双江口河面宽150米左右。赧水和夫夷水在邵阳县双江口汇合后始称资江,‘向北流经九公桥、邵阳市区、新邵县,于岱水桥乡筱溪村流出市境。双江口筱溪河段长113.7公里,河段平均坡降0.56‰,市境内流域面积4754.6平方公里。市区新邵县小庙头间因汇合邵水,流量大增,河床宽200-300米。小庙头筱溪间两岸高山陡立,水流湍,河面一般宽100米左右,最窄处仅30米。资江流贯于山地与丘陵之间,干流东、西段狭窄,山脉逼近,受局部地形影响,支流大多短小,流域面积不大。河长在50公里以下的支流占96.3%;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下的支流占90.1%。 湘阴县境有干流和东支(旧谓“茈水”,1952年整理水道后称“东支”)。于流自益阳市入湘阴县毛角口,沿南湖、洞庭区西面,经泉水村、黄口潭、赛头口、易婆塘杨柳潭注入南洞庭湖;东支自毛角口向东,沿新泉区西面,经焦潭湾、西林港、南湖洲、关公潭、白马寺、和平闸临资口注入湘江。湘阴段长57.4公里,其中干流21.4公里,东支36公里。 左源赧水发源地深切高山峻岭,为高山峡谷区,坡陡流,但到武冈附近即进入山间盆地,地势平坦开阔,坡度平缓;武冈以下双江口,两岸多低矮山岭,只有局部峡谷,大部河谷平缓;小庙头(位于邵阳市下游34公里)为资水上游。小庙头马迹塘为资水中游,河道穿越雪峰山脉,两岸高山对峙,海拔平均高度1000米左右,河谷陡峭,基岩裸露,河床险滩礁石密布,流态紊乱,航道弯曲狭窄,流速达3.9米每秒;河谷由前泥盆系变质岩及泥盆系砂岩等坚硬岩体构成,为开发水力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马迹塘以下为资水下游,河谷开阔,地形平坦,多近代冲积台地和丘陵,益阳市以下为洞庭湖冲积平原。